9月25日,以“亮丽内蒙古 霓裳大草原”为主题的内蒙古第十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艺术节暨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上演了一幕幕“游走的艺术符号,穿在身上的文化”的精彩展演。
本次艺术节突出“传承文化,创新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总体思路,凸显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国际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特点。总决赛共有61支代表队,内蒙古自治区内有14个盟市共55支代表队,1614套服装参赛;内蒙古自治区外特邀新疆、云南、青海、吉林等省区的6支代表队,102套服装参赛;精品服装展演邀请表演队7支,共有241套服装参加展演。其中,国外蒙古族服装代表队4支 ,分别为蒙古国蒙古族服装代表队、图瓦共和国蒙古族服装代表队、布里亚特共和国蒙古族服装代表队、卡尔梅克共和国蒙古族服装代表队,共160套服装;内蒙古自治区外少数民族服装表演队3支,分别为蕃巴秀藏族服装代表队、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文化馆朝鲜族服装代表队、民族行为艺术服饰展、贵州少数民族服装代表队服装共81套服装。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来,艺术节在推动非遗保护,特别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挥巨大作用。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文化交流以及人民间的相互学习,让人民群众领略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分享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蒙古族服装、服饰涵盖文化内容广泛,与往届相比,本届艺术节实现了两个转变,三大关键词。两个转变:一是由以蒙古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为主体活动,转变到以服装服饰展演和草原文化活动为主体活动上来,体现了第十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向区域性国际民族文化艺术节方向的努力。二是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艺术节”专业化运作水平,促进“艺术节”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三大关键词分别是:更加注重国际化、更加注重品牌化和更加注重产业化。
更加注重国际化:本届艺术节首次按照“秀”+“展”的双重模式,举办蒙古族国际时装周,用国际时尚视野丰富艺术节内容。邀请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师举办时装展演,将蒙古族服装服饰逐步推向国际市场。本届艺术节,来自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图瓦共和国、蒙古国以及国内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吉林、甘肃等省区的民族服装代表队,与我区各盟市代表队将共同展演展示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以此为载体,推动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更加注重品牌化:在第十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前期筹备过程中,主办方充分利用北京世园会、“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第三届中蒙博览会等活动载体和展示平台,进一步扩大蒙古族服装服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着力打造内蒙古服饰品牌。本届艺术节期间,还将同时举行蒙古族帽饰专场展演、蒙古族服装品牌发布、蒙古族服装服饰展演等活动,旨在引领和推动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的品牌化发展。
更加注重产业化:本届艺术节为积极搭建蒙古族服装服饰交流展示合作平台,举办蒙古族服装服饰及布料展示展销会,引导服装服饰企业走市场化发展道路,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民族服饰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带动非遗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促进服装服饰产业发展。
而艺术节对参与者的改变,从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蒙古族刺绣大师、内蒙古翁牛特旗万里花香民族服饰服装公司经理设计师万花身上可见重大影响,从1998年开办内蒙古翁牛特旗万花民族服饰公司,到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蒙古族服饰艺术传承人,再到2014年8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服饰(翁牛特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再到政协翁牛特旗第十三届委员常委、翁牛特旗工商联副主席,内蒙古翁牛特旗万里花香民族服饰服装公司经理设计师……万花已经从蒙古族服饰设计师成长为蒙古族服饰企业家。
从2017年开始,万花还参加旗妇联组织的全旗乡苏木蒙古族刺绣培训,向广大农牧民教授蒙古族刺绣技能。2017年8月,万花的内蒙古翁牛特旗万里花香民族服饰服装公司被克旗民族文化创新创意孵化基地。从首届创办培训班开始,二十多年间,在赤峰市里培训传承人2000多人,培训5000多人次。万花参加全国的技能技艺比赛展览,不仅把各种奖项带回家乡,还带了订单,让蒙绣服饰成为内蒙地区知名品牌,蒙古族服装服饰产品远销海内外。目前,公司拥有生产车间400多平米,销售大厅200多平米,现有公司员工40多人。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采取“公司+基地+牧户”的经营形式,公司在翁旗各乡苏木镇建立了蒙古族刺绣培训基地。
万花说,公司今年开始新增互“联网+”平台,准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品牌,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民族文化产业知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