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阿拉腾陶来》连续12年“热度不减”:金色胡杨讲述3000年大漠上的民族情怀

新闻资讯  杨苏文   7975

“10月初至中旬的胡杨林最好看,这种壮美真是此生不能错过的。”北京游客杨静和老公继小长假后又续了几天年假,就是为了一场“沉浸式”大漠之旅。

杨静说,以前总听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胡杨林是网红打卡地,景色壮丽,却不曾想这片千年胡杨林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微信图片_202110101831573.jpg

这几日每天晚上8点种,额济纳旗胡杨林景区的实景演出剧场内都会传来阵阵掌声,由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内蒙古阿拉善盟盟委行署和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委、政府联合出品,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人董方思导演的大型实景音乐剧《阿拉腾陶来》现场座无虚席。

而这样的热度已经连续刷了12年,用这片金色胡杨林向中外游客讲述着3000年大漠上的民族情怀。

“阿拉腾陶来”汉语意为金色胡杨,音乐剧《阿拉腾陶来》以额济纳的千年胡杨林为背景,采用蒙古民族歌舞与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相结合的创新表演形式,以胡杨林中的胡杨爷爷、胡杨妈妈和小胡杨3个人物为主,分别讲述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土尔扈特人克服重重困难,不远万里东归祖国;60多年前,额济纳蒙古族民众为新中国航天事业“三迁”家园的3幕感人故事。

微信图片_202110101831571.jpg

该剧自2010年9月正式登台至今,每年“十一”黄金周前后,近一个月演出的时间吸引着数万名游客观看。时至今日,12年累计受到几十万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额济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娜日苏介绍,《阿拉腾陶来》深入挖掘额济纳居延文化、土尔扈特文化、航天文化,让更多的游客来到额济纳旗,不仅能够领略金秋胡杨的壮美和居延海日出、怪树林日落的神秘,更能通过这部音乐剧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从汉代、清代到新中国的历史变迁。

记者了解到,该剧每年都会优先为当地民众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在80多名演职人员中,95%都是当地群众演员。

今年60岁的阿拉腾其其格是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吉日格朗图嘎查牧民,每年开演前她就会来到旗里参加《阿拉腾陶来》的群演的排练和演出,这一坚持就是12年。

微信图片_202110101831572.jpg

从一开始的懵懂,到如今已经是颇具舞台经验的老演员,阿拉腾其其格也深深地爱上这场一年一度的演出,对于她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舞台表演,更是文化的传承。

 阿拉腾其其格说:“我们一起来的这些演员每年都很期待进组,只要这部剧一直演,我就愿意一直参演。”

剧目中融入了陶布秀尔、萨吾尔登、马头琴、呼麦、长调民歌等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形式,是一场极具视觉、听觉冲击力的文化盛宴。

钟情于蒙古族文化的大学教师哈那观后感叹道:“借喻千年不朽的胡杨,抒发着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音乐剧《阿拉腾陶来》的主创团队从最初不知道胡杨是什么,到如今饱含草原文化情怀。

微信图片_20211010183157.jpg

经过12年精雕细琢,剧中扮演“小胡杨”的5岁女孩已长成大姑娘,而剧目所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也在不断升华,沉淀在每一位观众心中,成为文化传承的经典。

《阿拉腾陶来》主创团队表示,让这部剧一直火的理由其实是中国各族人民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