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退团、景区关停、酒店歇业、大量节庆活动取消、“十四冬”宣布延期举行……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对中国旅游业造成巨大冲击,内蒙古旅游业也全面停摆。
近日,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葛磊接受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交通之声采访,针对疫情后内蒙古旅游业的振兴提出理性分析和具体建议。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新疆、沈阳、西安、济宁、延边、黔南、抚顺、鄂尔多斯、齐齐哈尔等国内三十余省市旅游发展顾问。曾当选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火炬手;2018年度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年度营销人物。
01、应对疫情影响
倒逼内蒙古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针对疫情对内蒙古旅游的影响,葛磊表示:“冬季不是内蒙古旅游的旺季,从全局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内蒙古旅游业带来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十四冬’延期举行,让内蒙古错失了一个宣传冬季旅游的好平台。”
与此同时疫情也给内蒙古旅游带来新的机遇:
“一方面,人们通过疫情开始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珍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疫情造成人们被迫‘宅’在家里,疫情后,迫切期待到开阔疏朗、亲近自然的地方去释放压力。另一方面,疫情也让人们更加珍惜亲情、友情、爱情。最近有一句话‘摘下口罩后,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旅游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对内蒙古旅游而言,这两个趋势都是旅游产业的机遇所在——内蒙古有大天大地,最适合人们来‘放风’;内蒙古人热情好客,最适合人们来敞开心扉。作为内蒙古的旅游企业,有责任为疫情后的旅游市场做好高质量的产品储备。”
既往的内蒙古旅游,经历过粗放式发展的过程,个别的地方甚至发生过“宰客”现象。此次疫情,为内蒙古旅游跨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做了一次整体动员:只有赢得了游客的满意,才能赢得市场;只有赢得了游客的信任,才能换来内蒙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葛磊表示。
02、瞄准消费升级
打好产品创新的“四张牌”
如何瞄准疫情后的旅游市场,推进内蒙古旅游的产品升级?葛磊认为应该聚焦即将到来的夏季,及早谋划,全力推动内蒙古的产品创新。具体来说要打好“四张牌”。
打好生态旅游牌
内蒙古除了大草原,还有大森林、大火山、大湖泊、大沙漠、大戈壁、大黄河……内蒙古旅游不只是要发展草原,更要发展围绕多元生态资源的旅游产品。这其中,最大的机遇是沙漠。内蒙古的西部,积聚了中国形态最多元、可进入性最好、产品类型最丰富的沙漠旅游产品——巴丹吉林的沙漠越野、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度假区、乌海的“到沙漠看海”等,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把沙漠打造为内蒙古生态旅游的第二张金字招牌,是整个内蒙古西部旅游的希望所在。
打好文化体验牌
很多游客到内蒙古可能是为草原而来,但离开内蒙古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却是文化。内蒙古拥有极为厚重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资源,但要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还有巨大空间。
比如我们的蒙古包,很有吸引力,但当前游客的满意度不高,亟待对蒙古包的旅游住宿功能进行升级,要融合传统的手工艺、独特的草原生活方式和现代化的、舒适的服务功能。
再比如马文化,可谓是草原文化的灵魂,但当前旅游的马体验,就是有人牵着马带你溜达,根本体会不到纵马奔腾的豪情。有人说让游客自己骑马危险,那请问:潜水危险不危险?跳伞危险不危险?但潜水培训和跳伞培训本身就可以成为高消费的旅游项目,骑马为什么不可以?不要为一件事情做不成找借口,而要为把一件事情做成想办法。
打好亲子旅游牌
内蒙古真正的旅游旺季只有七、八两个月,这个时间和暑期的亲子游消费市场高度重合。对于旅游旺季,我们最核心的目标不是无限度地提升游客量,而是要改善游客结构,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旅游的消费贡献。这其中,最大的机会就是全力发展亲子游。近几年,我们和内蒙古文旅厅联合打造了“少年那达慕”品牌,就是希望全中国的家长意识到:内蒙古是一个能让孩子们获得男子汉气概的地方,男子汉气概不只是学习骑马摔跤射箭,还可以学会如何礼敬父母,如何敬畏和珍爱大自然。
打好周边市场牌
内蒙古的盟市中,只有呼伦贝尔和阿拉善是以远程客源为主体,其他所有盟市,最大的客源主体都来自周边,来自和内蒙古毗邻的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文旅厅在去年打造了“72小时”这样一个周边游品牌,就是希望促进内蒙古旅游和周边市场的联动。我们还要关切另一个利好:去年年底,内蒙古已经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跨入高铁时代,这将进一步密切内蒙古和周边市场的联系,对于内蒙古的旅游企业,与其思考游客能不能来,不如思考如何让游客“值得来”。
03、支持市场主体
让内蒙古旅游深入“人”心
内蒙古旅游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在旅游受到疫情重创之后,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旅游企业的未来发展,葛磊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掌握“核心能力”
未来的旅游市场,是一个细分的市场,每一个垂直领域都有巨大的产品创新空间。比如研学,比如婚拍,比如康养,比如会展,希望内蒙古的旅游企业找到自己的赛道,培养核心能力。
二是学会“经营用户”
传统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更多来自于“资源壁垒”,而现代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则更多在于“用户黏性”。未来的旅游市场,绝对不能再想着只做“一锤子买卖”,要与游客常来常往,要获得游客的信任、追随和推荐。
三是积极拥抱变化
旅游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行业,也因为此,旅游要更加积极地拥抱变化、跨界融合,与新科技融合,与新渠道融合,与新的营销方式融合,以持续不断的产品迭代构建长久的企业竞争力。“比如这次疫情中,旅行社业务停摆,但很多旅行社从业者立刻转型在朋友圈售卖土特产,我觉得特别好,这就是旅游人的‘变通’和审时度势。”
对于在新时期内蒙古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葛磊提出新的主张——“心灵的牧场”。内蒙古早期的旅游推广语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句话很美,但这句话只强调了草原,且是从内蒙古的视角来做自我介绍。
新时期的品牌发展,需要构建游客视角,在游客的心智中构建与内蒙古旅游的情感共鸣。内蒙古是游牧文化的发祥地,以前的游牧是逐水草而居,是一种生产劳动,但游牧文化放在现代社会里,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人们越来越愿意走出熟悉的环境,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为心灵放牧。所以,内蒙古的草原、沙漠、森林、冰雪,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文风情,都是可为全世界共享的‘心灵的牧场’。”
“做旅游,要回归初心。”葛磊强调。旅游的本质不是从资源出发,而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内蒙古的文化旅游,未来要打造成“孩子的内蒙古”、“老人的内蒙古”、“恋人的内蒙古”、“兄弟的内蒙古”……内蒙古承载了每个不同人群对旅行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有“以人为本”、“以心相交”,内蒙古旅游才能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期待春暖花开时
我们在内蒙古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