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17时许,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乌日和其村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内,240头健壮的肉牛在标准化的牛棚内或卧或站或漫步栏边,显得十分悠闲。正在这时,一辆装满饲料的电动三轮车从远处快速驶来,牛群们听到了“开饭”的铃声,都不约而同将头从栅栏处伸出来,此起彼伏的“哞哞哞”的牛叫声,顿时让傍晚的乡村热闹了起来。
开电动三轮车送饲料喂牛的是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吴忠国。10分钟不到的时间,他麻利地在两栋牛棚的食槽间穿梭一个来回,看到牛群都享受到了美味的“晚餐”,他也很满足地松了口气。这样安稳的打工日子,他已过了两个年头。吴忠国曾经是乌日和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些年,因为水患成灾,他家14亩耕地总是入不敷出。吴忠国索性把地承包了出去,外出务工养家糊口,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生活的几副重担齐刷刷压在了吴忠国的肩上:妻子忍受不了生活艰辛离家出走;74岁的老母亲患病要人照顾;11岁的女儿上学开销不断;自己又患风湿、心肌缺血等疾病;房子也很破旧,急需钱维修……怎样才能把日子过好?吴忠国犯了愁。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吴忠国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也被确定为危房。努文木仁乡按照相关政策,为他家新建了40平方米的新房,通过“菜单式”扶贫资金又帮助他购买了3头牛。“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及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肉牛托管’模式让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吴忠国说。2018年开始,吴忠国将3头扶贫牛托管在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不用承担饲喂成本,也不用承担养殖风险;他自己还在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零工,每月有2000元的固定收入。“以前外出务工一年也剩不下多少钱,家里来了亲戚才能吃上一顿肉。如今在这里打工收入稳定,吃穿不愁,日子过得就像蜜一样甜。”吴忠国打趣道。他现在顾家赚钱两不误,生活美美的。如今,吴忠国的扶贫牛已经发展到了6头,日子真是越过越“牛气”。
乌日和其村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9月14日,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4头。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产业经营发展模式,年收益70万元以上。
“算算我在这儿务工三年了,每天拉草、粉料、喂牛、清理牛舍、消毒,工作一点都不累。我家的6头牛也在这儿寄养,一年还有2.4万元的收入,现在我也成功脱贫了。”吴忠国高兴地说。
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5户贫困户、10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5户贫困户的扶贫牛还在合作社寄养。在解决贫困户饲养难问题的同时,贫困户还可在合作社打工,每年可增加2—3万元的收入。“发展牛产业,就是让百姓有‘班’上,就近就地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实现贫困户‘有活干、有钱赚’,实现合作社和产业扶贫合作共赢。”奥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庄丽凤说。
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李长军介绍,为积极发展牛产业,按照“扩群增量、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立足扎旗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鼓励发展奶牛,侧重发展肉牛,突出发展安格斯牛。通过建设基地、发放补贴、协调贷款、培树典型、完善营销等举措、依托“合作社+贫困户”肉牛托管模式等模式,加快优质肉牛规模化养殖示范带建设,提高优质品种肉牛比重,促进肉牛规模化养殖、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肉牛生产繁育基地;并以巴彦扎拉嘎乡石头城子牲畜交易市场为中心,辐射周围的乡镇,充分发挥规模养殖企业、合作社托管等服务带动作用,建设2万头以上的肉牛屠宰加工厂一处,加强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建设,将贫困群众紧紧吸附在优势特色产业链上,真正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于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