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镇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  格格 腾淼鑫   13167

洮儿河、满族河、哈干河三系河流交汇处的清晨总是云雾茫茫,似轻盈的银带缠绕山腰;直至太阳露出半边脸,灿烂的阳光片片散落在雾气上,折返出温柔的暖色照得低山丘陵渐显,潺潺流水渐闻,椭圆形盆地宛如在仙境中时隐时现;直至日出之后,雾带惜别青山,药王峰上神农氏脚下,一座红砖蓝瓦的小城才揭开面纱显现在眼前。兴安日报社“六山六水看兴安”采访组记者穿行在索伦河谷,穿行在这个演绎无数历史之地,探索这个从不招摇混世的小城——科右前旗索伦镇,藏匿在低调、静谧下未知的惊喜。

它有老天眷顾的边境风光,茂密的森林、奇石林立的山峰、精美别致的清溪和广阔无垠的森林;它有多民族的淳朴风情,蒙古族、满族、汉族相处融洽;它有历史留下的文明痕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镇、边塞重地,曾被康熙封为御用猎手场;它见证了抗日时期中俄两国协同作战的深厚情谊;它是索伦惨案发生地,是圣旨金牌遗落的地方。当然,索伦的故事远不止这些。

微信图片_20200916090109.jpg

悠悠岁月,一代天骄,携金牌开疆拓土之烽火,留药草泽被于苍生,巨匠之功耀古烁今。或言近者,索伦木植运道,联九渡于奉天,七烈士慷慨激昂,苏联红军与倭抗争,军旅保家卫国,英雄豪杰重整山河。  

历史的记忆演绎着昨天的传奇,伴随着新时代奔跑的高速列车,如今的索伦河谷不再有枪声,这些年小城变了样,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变身为以发展生态绿色现代农业经济为标志的新农村、新城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成就,但仍保存了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原生态美景,保存了淳朴的街巷和无忧的笑脸。

祖国的自然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时时牵挂。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索伦镇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属高寒山区、农牧林结合经济类型,辖区面积2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草原面积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6%。随着拍卖荒山、荒坡和谁造谁有政策的落实,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造林面积逐年扩大,仅1998年至2000年就造林2.1万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树造林素有建设“绿色银行”之说,既能近期得利,又能起到长远储蓄作用,是学校勤工俭学活动中一举多得的生产项目。至今,索伦中学在石门沟造林基地坚持造林十几年,已拥有林地5500亩,营造落叶松50余万株。

“从我14岁时在索伦中学读书,到现在我50多岁在索伦中学工作,几十年来,索伦中学始终在石门沟造林基地坚持造林。”索伦中学党支部书记朱峰不禁感叹起时间过得飞快,就像是大树一圈又一圈的年轮,送走了不知多少届学生,但索伦中学仍在坚持树木育人。

微信图片_20200916090114.jpg

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洮儿河是嫩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贯穿索伦镇将其一分为二,“河南重商,河北重文”,依托水资源建设沿洮儿河流域城市公园,形成了瀑布、河流、湖泊、湿地、护岸相统一的城市景观带,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享受沿着河边走一走的健康生活。

“这河道两边原来总有人家乱扔垃圾、倒脏水,一到夏天苍蝇乱飞。现在好了,河道清理的干干净净,政府建了小广场,环境彻底变样了,尤其是晚饭以后,逛公园的人可多啦。”庄稼地里正忙着割猪草的张金生手指着不远处的公园开心地向记者介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道整治,仅是索伦镇守住生态环保底线一个掠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从‘盼温饱’转向‘盼环保’,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生活环境需求日益强烈,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大政治问题、重大社会民生问题。”自治区党委常委、盟委书记张恩惠的话语在耳边回响。

汇鬼斧之万仞,聚天工之千峰,布神秀于诸岭,成平川于三河,合野趣于自然,蕴淳朴于民风。

微信图片_20200916090118.jpg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索伦镇围绕四面环山、三河交汇的索伦实际,在做好山水保护文章的同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做好水源地变更,启动生态湿地保护项目前期工作。按照要求严格规范管理好自然资源领域的建筑、沙场、矿山、鱼塘等,严查私自乱采乱挖、违规出售等破坏自然资源领域的违法行为。做好饮水安全的检测及监管,严格对辖区内排污企业的管理,建设并投产运行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三大设施。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工人正在争分夺秒加紧施工建设,全力以赴抢工期,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力度。以上种种无一不凸显出“马上办”和“事上见”的索伦风格。

由洮儿河北望向对岸,静谧的小城似水中倒影般翻转出另一番模样,川流不息的人群,摊贩的叫卖声,火车进站的鸣笛声,邻居间的谈笑声,声声入耳,交织成最温馨的曲调,惹人疾步跨过桥,融入其中感受小城热闹的烟火气。

走在小镇上,街边的门市门窗通透敞亮,牌匾规整统一。“饺子王”饭店负责人赵秀娟,手里忙活着晒蘑菇,眼睛瞄到过往的行人,还不忘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屋里坐。赵秀娟从2007年开始经营饭店,三层小楼是早些年自己家盖起来的,十几年了一直是老样子,直到今年6月中旬,索伦镇政府对站前门市的门、窗、牌匾、楼体进行了免费的统一更换和修缮。

“以前,门吱嘎响,窗户也小,显得屋子里黑,现在,店面敞亮多了,生意都比以前好了。”赵秀娟是个爽朗的人,直言自己经营的虽是小买卖,但最了解近几年镇里老百姓的经济状况,每到赶集的时候,看老百姓点的菜硬不硬就知道腰包鼓不鼓。

微信图片_20200916090122.jpg

农民的腰包鼓不鼓,关键在产业。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乡村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做出自己的特色。群山环抱之中的索伦镇,在绿水青山中“寻宝”,紧紧抓住国家复兴中医药的契机,根据农民的自愿,提出了“好地种粮食、薄地种药材”的科学主张,全力打造“中药养生福地 生态索伦小城”,立足当地林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兼顾经济与生态的新路子,发展特色产品经济,坚持把中草药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优势特色产业来抓,以苍术、防风、桔梗、赤芍、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就是索伦镇百姓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富矿”。

一场大雨过后,生命力旺盛的小草又探出了头,索伦镇联丰嘎查村民吕井平的中药材地里却一根多余杂草都没有,“以前我就是收中药材的,赶上好年头能挣些钱,年头不好还赔钱,后来我索性开始自己种药材,如今已有6个年头了,自己还学会了育苗。现在主要是卖苗,去年仅卖苗收入就达4万余元。”收籽、卖籽,育苗、卖苗,吕井平院子里种了大小不一的好几茬苍术和赤芍,他笑称,“种植中草药比种粮食强太多,本就是野生植物,不怕下冰雹也不用施肥,好挣钱。”

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总书记的关切,也是索伦镇生动的发展实践。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7年,经过前期实地走访考察,索伦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多次与国内大企业联系,成功地引进了安徽省井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索伦镇联丰嘎查建立了“政府+龙头企业+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致力于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发展乡村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当年,索伦镇联丰嘎查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19栋日光暖棚园区建设完成,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相对完备。“19栋日光暖棚以每栋每年5000元的价格发包给井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仅此一项,嘎查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9.5万元,再加上扩面流转联丰嘎查农民土地1060亩,种植苍术1000万株,农民每亩收入达2万元。”联丰嘎查党支部书记巩立伟介绍。

不仅使农田耕地效益实现翻番,同时还能吸纳附近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王坤秀就是受益人之一:“我在这儿已经干了3年了,每年忙3个多月,一天工资120元,主要从事草药的种植和管理,每十天结算一次工资,勤快些一年能挣1万余元不成问题,比到处打零工强多了。”井泉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每年雇佣村民400余人次,形成了“药材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模式,加速了全镇中药材规模化发展的步伐,让群众脱贫有“业”可就,有“路”可循,让农户致富有“路”可走。

通过育苗基地的示范引领,联丰嘎查大部分村民开始转型种植中草药。村民王永春种植的苍术已经四年了,是起根的最好时节,但他不急着起根卖钱,他想留籽继续种在树地里,“种玉米每亩地也就300余元收入,种苍术每亩收益在3000元以上。”由滥挖乱采野生药材到种植中草药,既杜绝了村民上山无节制采药、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不良现象,保护了草原生态,又增加了集体经济与庭院经济的收入。

微信图片_20200916090122.jpg

索伦镇为加快脱贫攻坚建设步伐,针对每个嘎查的特色,制定了具体方案。索伦镇联胜嘎查依托地产桔梗资源,利用扶贫资金,投入11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的酱菜厂并承包给了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向嘎查集体交承包费6万元,主要用于小广场建设、各街道的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一步,打算把这部分资金用于教育方面,通过发放奖励的方式,调动嘎查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索伦镇联胜嘎查主任李玉香介绍,加工生产所需的桔梗采取“种植+收购”的方式,好收益使嘎查百姓种植桔梗热情高涨。

小小的农家院里,玉米、茄子、青椒、柿子、菇茑、白菜、小葱……把院子挤得满满的,但村民们仍留出了一席之地种上开满淡紫色小花的桔梗,近几年,索伦镇发展庭院中草药种植的农户有很多,一户挨着一户,就连街道两侧的闲置空地也都种上了药材,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经济作物,逐步把“闲置地”变成村寨“靓化点”和致富“增收点”,正朝着小庭院、大产业、高效益的趋势发展。

索伦镇围绕“减粮增经扩饲”的思路,减少玉米种植面积,调减至3万亩以下,种植绿色农作物4.5万亩,有机农作物4万亩,发展绿色有机农作物、杂粮杂豆、甜玉米、桔梗、瓜菜种植等,使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产业兴旺了,农民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也有了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斗转星移,山河依旧。当此时日,有群贤毕至,愈添山川锦绣;恰宏图待展,更壮索伦声威。小城绝奇风光令四海倾心,乡民得天地护佑衣食丰足。环观四海,众山之中我自独踞;俯仰今古,万千荣耀非今莫及。

经过几年的努力,索伦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依靠结构调整、主打精品特色种植品牌,已经闯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微信图片_20200916090126.jpg

目前,索伦镇紧紧围绕“把旅游业打造成最具发展潜力的幸福产业”的发展定位,在已有丰厚而独特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药王峰景区、中草药五彩大地旅游区、索伦镇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景点创建工作,并以“提升公共服务、提升度假设施、提升度假产品”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客栈、民宿、农家乐、现代观光、采摘农业等旅游项目,并且已着手完善旅游产品项目,增加旅游特色产品,规划确定旅游景点精品路线,提高旅游档次,设法增加旅游收入,为广大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让“来索伦、住一宿、玩两天”的周末游成为现实。

如今,“望得见水、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已成了索伦镇每个村民都可以拥有的惬意生活,索伦河谷的枪声被欢声笑语冲淡,走在夜光栈道上,望向满眼生绿的“聚宝盆”,深吸一口空气,清冽里夹带着微风送来的药草香和小康生活幸福的甜。(来源:兴安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