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境内的长城在我国长城资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存各时代长城遗存13804处(座/段),7570公里的总长度占全国长城资源总量的1/3,跨越战国、秦、汉、北魏、宋、西夏、金、明8个历史时期,分布于12个盟市的76个旗县(市、区)。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城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长城保护条例》《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扎实开展长城保护工作,长城保护总体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加强顶层设计,长城保护工作显著规范。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科学规划、整体保护、分段管理、保用结合”的理念,组织编制并公布《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规划(2021—2035)》,规划面积达到3920.7平方公里,将长城保护纳入到地方各项规划之中,进行统筹管理。二是加强法制建设。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自治区境内长城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长城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保障措施,并将长城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责任目标。各地积极开展立法工作,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相继颁布《长城保护条例》,巴彦淖尔市出台《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三是划定“两线”范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自治区境内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将全区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各类长城遗存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向社会进行公布,为长城整体保护提供法定依据。
赤峰市元宝山区谢家营子段燕长城墙体
强化管理力度,长城保护状况持续改善。
一是开展长城调查。为摸清全区长城资源家底,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2007—2010年组织开展了长城田野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区历代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等基础情况,建立了翔实的长城记录档案,先后出版长城资源调查报告6部。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长城保护资金14955万元(国家资金12292万元、自治区级资金2663万元),实施抢险加固、保护修缮、环境整治、防洪堤坝、保护围封、冲沟治理、安全防护等工程102项(国保33项、区保69项),有效保护了长城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风貌。三是加强“四有”建设。自治区本级完善存档档案700余盒,同时结合各地区长城的构成要素分布、权属复杂情况,在长城沿线设立保护标志牌,设立保护界桩、保护说明牌,保护标志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强化安全监管,长城违法行为有效遏制。
一是创新长城保护模式。为全区103个旗县(市、区)统一配发无人机,全区聘用长城保护员1380人,累计投入巡查经费1100余万元,实现长城巡查人防技防全覆盖。二是开展专项联防行动。自治区文物局与公安边防总队签署合作协议,与人民检察院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成立“马背文物保护队”“驼峰文物保护队”,形成了警地共建、群防群治联动文物保护体系。三是严肃查处违法案件。2020年以来,依法查处长城违法案件12起(国保7起,区保5起),其中阿拉善盟独疙瘩烽火台案件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十佳案卷。从2016年开始持续在全区开展“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和“回头看”工作,逐步建立起长城执法督察常态化机制。
包头市固阳县天盛城段汉武帝阳山长城墙体
坚持多措并举,长城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长城资源与旅游发展相融合,组织编制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内蒙古段)实施方案》,争取中央资金5608万元、其他投资1904万元,支持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坡根底秦长城、清水河县明长城、包头市固阳县秦长城3个国家长城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二是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推出《长城两边是故乡—精品文物展》《爱我中华——内蒙古长城摄影展》“第四届中国长城论坛”等多项精品展览,《远方的家—长城内外》、《塞外列城》、《河套长烟》、《千古河套》等系列宣传片在中央、地方多个电视台播出,长城沿线的各级博物馆采取设立长城专题展厅或进行数字化展示等方式,向公众诠释长城蕴涵的历史价值和民族精神。三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向各级文物部门以及长城沿线社区乡村发放《内蒙古长城保护手册》、联合内蒙古卫视特别策划推出中国首档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与各类网媒联合拍摄播放长城保护专题宣传片、编创演出保护文物(长城)文艺节目、举办“长城保护工作现场会”“长城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努力营造保护长城的良好社会氛围。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乌拉苏太段金界壕墙体
构建区域协作,长城保护工作步入新阶段。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与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河北省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23年6月20日签署《关于加强金界壕联合保护利用协定》,呼伦贝尔市政府与齐齐哈尔市政府签署《关于行政区域边界金界壕遗址保护合作协议》,使我区长城(金界壕)保护利用工作步入了相邻省份文物部门优势互补、携手并进,相邻地方政府齐抓共管、共促发展的新阶段。(侯俊;图片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