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阿鲁科尔沁草原 观看夏季游牧转场

新闻资讯     6711

本网讯(记者 董亮)“看草原游牧转场是我多年来的心愿。”挂断了家人电话,游客斯琴拾起背包,从呼和浩特乘坐火车前往赤峰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站。近日,阿鲁科尔沁草原一年一度的夏季游牧转场拉开大幕。

今年,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2063户牧民赶着14.61万头只牲畜从冬营地定居点出发,分期分批沿着海哈尔河、苏金河、达拉尔河及其支流,向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开外的乌兰哈达、雅图特、宝日温都尔等6个夏营地进发。他们将在夏营地安营扎寨,度过为期5个月的牧马放羊生活。

4ad60b1b-5295-43b7-991a-6d60d5dae0e6.png

牧民道布敦尼玛家所在的阿日呼布嘎查,是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23个嘎查之一,道布敦尼玛家也是这片草原上依然坚持传统游牧迁徙的牧户。15日清晨,道布敦尼玛与妻子呼达古拉把蒙古包、栅栏、食物、衣服等生活物资装在了随行的车上。在用鲜奶告别蓝天、草原后,斯琴便跟随道布敦尼玛一家赶着牛羊群出发了。

“书本里不都是赶着勒勒车进行转场?”充满疑惑的斯琴将目光投向呼达古拉。“交通方式的改变,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但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依旧在,对草原的热爱依旧在。” 呼达古拉如说。

除了斯琴,参与此次转场的还有两名来自北京的游客。大家晨曦出发,傍晚歇息,中午是急匆匆的简餐。道布敦尼玛介绍,一同转场的朋友会互赠生活物资,以确保转场顺利进行,互敬互助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清凌凌的河水,懒散觅食的牛羊,缓缓升起的炊烟,爬上云头的晚霞与静谧的草原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牧歌画卷。“哼着曲、喝着奶酒、数着天上的星星、吹着清凉的风,与朋友们围坐一起,这种惬意的感觉是书本里体会不到的。”斯琴说。

d93844e9-b3fe-4a1d-9e70-12e5a53d7560.png

转场中,很多赶往夏营地的牧户都会到志愿服务驿站休憩、补给。驿站里提供奶茶和水,还有各种急救药品。看到牧人们端着的羊肉水饺,斯琴的肚子也不禁咕噜起来。

阿鲁科尔沁旗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美令说:“受道路、天气等因素影响,转场中总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驿站可以提供补给、义诊及应急救援等服务。我们组织成立了敖特尔党建联合体,为大家服务。抵达夏营地后,还有生态卫士和安全维稳网格员保障牧户和生态安全。”

6月19日,道布敦尼玛一家如期抵达夏营地。搭建框架,顶上铺毡,再捆绑结实……在全家人的通力合作下,道布敦尼玛家的蒙古包很快便搭建完成。“为防止踩踏损毁草地,我们每年都要在不同的地方搭建蒙古包。”道布敦尼玛说。随后大家共同制作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庆祝这次迁徙的平安顺利。

美令介绍,阿鲁科尔沁草原牧民至今仍恪守着古老而传统的游牧习俗,按时休牧轮牧,逐水草而居,传承和发扬着区域特色文化。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每年3月1日至6月15日实行季节性休牧,其余时间为放牧期。这样可以让天然草原牧草产量与放牧饲养牲畜数量保持动态平衡,减轻天然草场压力,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畜平衡。

f9fbd5e2-6a34-4f2a-b32b-399b22f5f491.png

来自北京的游客表示,牧民、家畜与草原之间形成了一个独特而稳定的生态联盟,维系着草原的生生不息。“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牧民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游牧文化,每年都有朋友来这里看游牧转场。”

2022年5月20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今年5月27日,阿鲁科尔沁旗捧回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这也是我一定要来一次这里的原因。”斯琴说。

夜幕降临,微风习习、繁星点点,银色的月光流淌在草原上,大大小小的蒙古包里一个又一个梦想在绽放。(斯琴 摄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