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驼文化服务沙产业 打造旅游新品牌

文化产业  赵杰 张鹰   2195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骆驼那达慕暨阿拉善英雄会骆驼文化旅游节”日前在阿拉善盟举行。上万只阿拉善双峰驼聚集,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国内赛驼代表队也与会。

timg (4).jpg

网络配图

内蒙古自治区阿左旗委书记王旺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阿拉善,自古以来被誉为“骆驼之乡”。阿拉善双峰驼是我国骆驼种群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地方良种,占全国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二。蒙古族养驼习俗祭驼、赛驼和驼具制作工艺,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阿拉善在骆驼文化传承、物种保护、产品研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把阿拉善双峰驼保护融入到生态建设和沙产业、驼产业等特色农牧业发展中,贯穿到打造沙漠旅游文化品牌中,进一步提升了驼乡的知名度和骆驼文化内涵。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旅游合作处副处长穆伟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骆驼文化是内蒙古大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达慕活动更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内蒙古将民俗文化和传统民俗活动,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发展,就是内蒙古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有效地融合发展,也是内蒙古文化自信的有力诠释。内蒙古要做到文化自信,就必须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骆驼是草原人民的瑰宝,阿拉善是中国骆驼之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要把内蒙古的品牌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了解阿拉善。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副盟长秦艳则表示,阿拉善盟的骆驼产业和沙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很大。通过骆驼那达慕,展示阿拉善产业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加快骆驼产业和沙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造平台和机遇。同时,游牧文化当中具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游牧生产生活是与大自然和谐共赢的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骆驼文化发展和产业发展完全能够融入到绿色发展当中。

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生态、管理、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双峰驼数量大幅度下降,骆驼数量由1982年最高峰的13.4万峰下降到2002年的2.7万峰。这一情况引起了国家、内蒙古自治区领导及盟内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阿左旗委、旗政府紧紧围绕双峰驼品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采取“重点保护、分散开发”的方针,加强品种保护和选育,抓好资源利用,使双峰驼畜种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年阿左旗骆驼数量达到4.1万峰。

(来源:中国经济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