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镇:“内外兼修”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振兴     9792

近几年,城川镇党委、政府规划引导,老百姓积极参与,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红色研学产业和优质农牧业为契机,让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经济加快发展、文明乡风焕发新气象,内外兼修,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环境美:乡门半掩花香至 新新农舍欢笑浓

在城川镇的巴彦希泊日嘎查,满眼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绿色围绕、村道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的特色景点生动形象,悠闲的羊儿、牛儿惬意的在草原上奔跑,让过往行人眼前一亮。看得见的是美景,看不见的是治理,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背后,整治工作的开展并不轻松。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能光靠干部埋头干,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做通农牧民的思想工作,让农牧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进来。”巴彦希泊日嘎查党支部书记张雄说。于是,过去一年来,巴彦希泊日嘎查干部到每家每户宣传,耐心做农牧民的思想工作,并带头挨家挨户搞卫生。干给农牧民看,带着农牧民干,农牧民参与卫生清洁的自觉性提高了,爱干净、讲文明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说起嘎查里的变化,牧民呼吉拉图十分高兴,并表示自己经常和其他村民自发义务参与村中的整治工作。如今,村“两委”、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紧跟其后,巴彦希泊日嘎查的村容村貌也一天一个样。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城川镇的29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成立了“卫生流动红旗”评比小组,定期对各嘎查村、社区庭院和卫生责任片区进行检查。通过这一举措,激发和引导广大农牧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

产业兴: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如果说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的“面子”,那么让村民富起来、口袋“鼓起来”,就是乡村振兴的“里子”。城川镇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突出红绿融合,紧扣“红色教育培训”主题,不断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发展高品质绿色农牧业,探索“红+绿”为内涵的多元融合发展体系,鼓励农牧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旅游服务产业,多渠道“筑”起全面小康梦。

苏坝海子村以红色发展为导向,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激活乡土文化内涵。依托城川红色拓展基地,成立了“十里长廊”柳编合作社,打造了“一锅饭”红色研学点,通过开展“重温长征路”“埋锅造饭”等活动,先后服务外来游客和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为集体经济增收10万多元,带动周边20多户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既完善了城川镇红色研学的“内循环”,也促进了苏坝海子村旅游资源的统筹、融合、共享,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群众生活从苦到甜的巨大飞跃。

“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是我们的一大目标,把我们特色的葡萄酒品牌推广出去,让周边各地乃至全国的消费者购买,为集体经济和老百姓带来‘红利’。”章昂希里村党支部书记马飞盛说。利用地处北纬37度优质果蔬经济带这一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产业,成为了章昂希里村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党支部招商引资,在村里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葡萄酒庄,通过酿酒葡萄种植示范和葡萄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条,为全镇发展优质果蔬产业提供了样本、积累了经验,极大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对酿酒葡萄种植的热情,对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乡风淳: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乡村振兴不仅是“物的新农村”,更是“人的新农村”,倡导文明乡风,提升农牧民幸福感,是实现全面小康梦的目标。城川镇党委高度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数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文明创建相关事宜。以建成自治区文明村镇为依托,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呼吁农牧民摒弃不良风气,倡导良好新风。同时,科学指导各嘎查村社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移风易俗,引导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敬老爱亲、好媳妇、好婆婆、“闩整人家”等接地气的创建评选活动,树立了一个个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以“示范效应”带动“社会效应”,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不断挖掘、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好,是城川镇涵养乡风文明,落实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为了弘扬和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城川镇先后建设糜地梁鄂尔多斯婚礼体验基地、伊克柴达木红色研学基地、呼和陶勒盖嘎查新风尚宴会厅、苏坝海子村文明超市、斯庆花红色文化展厅等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文化活动场所,让老百姓活动不再少、体验不再远、休闲不再难,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