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您“云游博物馆” 探访匈奴历史文化

新闻资讯  昭君博物院   6924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昭君博物院闭馆后相继推出了“博物馆里过大年”“约会博物馆”“我是抗击疫情的小志愿者”等线上主题活动,现又推出“云游博物馆”栏目,坚持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在线文化观展服务,刷刷手机也可以观文观奇观天下。今天跟随笔者“云游博物馆”,探访匈奴历史文化!

 

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昭君博物院的前身是昭君墓文物保护管理所,始建于1981年,2006年正式更名为昭君博物院。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亦称青冢),以匈奴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为基础,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遗址性博物院,占地面积为45.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匈奴历史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重点献礼工程。建筑面积15092.62平方米,高度14.5米,展厅面积9683平方米。建筑造型庄重恢弘,背依巍巍阴山,与广阔的大地融为一体,蔚为壮观。建筑设计以“土木为源,以今应古”作为中心思想,建筑风格以夯筑技术为主,建筑形制仿汉建筑并创新发展而独居一格。整体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中间由连廊衔接而组成一个“和”字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亲”“和平”“和谐”“和睦”。整体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一层设有“匈奴历史文化展”“昭君出塞文化展” 两个常设展览。负一层设有“昭君文化传播展”以及“昭君民俗艺术展”。是一座以王昭君墓为背景,全面系统、科学的展示匈奴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重要游牧民族,其诞生的历史摇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一带,是我国第一个建立起国家的边疆民族。从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政治历史舞台起,到公元5世纪消失,前后经历了700年,在中国民族史上曾演出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话剧,对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匈奴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具有游牧文化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在大漠南北考古发现的大量珍贵的匈奴遗存再现了匈奴民族的辉煌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匈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匈奴,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战国策》。据现有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匈奴人在夏、商、周时期就活跃于蒙古高原,匈奴政权全盛时期,疆域东至辽河,西至阿尔泰,北抵外贝加尔地区,南达长城。匈奴人种,学术界分为蒙古利亚和欧罗巴人种。匈奴是一个游牧性质的军事政权,单于是最高首领,匈奴有官印和简单的司法制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