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习惯、绿色是健康、节俭是美德、平安是福气。今年春节,我市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明之风:文明走亲、文明出行、文明用餐……处处彰显出文明新风。
大年鞭炮声:“静”了许多
“爆竹声声辞旧岁”。过去春节,陪我们看春晚的不仅有家人,还有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近些年来,不少市民感觉除夕夜“静”了许多。这个变化,不是“年味”淡了,而是缘于“低碳过节”“文明过节”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除夕夜,家住蒙西金典花园小区的刘文磊因少放鞭炮而轻松了不少。他说,往年,他都会采购上千元的烟花爆竹为春节助兴。今年,刘文磊大大缩减了该项开支,仅买了一挂大鞭炮和几个小烟花。“燃放鞭炮既污染环境,又有失文明,我今年决定少放一些,烘托一下过年气氛就行了。”刘文磊说。
市民李丹家今年过年放的是电子鞭炮,接通电源,喜庆的电子鞭炮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听上去和真的鞭炮效果一样,挂在家中还可以当装饰品,实用、环保又安全。”李丹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7位市民表示燃放鞭炮意愿下降或做到了尽量少燃放鞭炮。
走亲访友:吃喝变“雅”了
走亲访友是春节年俗文化的重要内容,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无可厚非。今年,这一现象有所变化。
“发了快抢”“轮到你发了”……今年春节,亲友聚会时,抢发红包是热门。“女儿女婿教会我抢红包,没想到还挺有意思的。”退休教师王云峰说。与此同时,支付宝集五福,央视、百度红包摇一摇等玩法也吸引了众多人参与。
不少市民表示,小小的红包,让朋友们不再纠缠于劝酒,让家人们有了共同的话题。“抢红包就是图个吉利和喜庆,谁也不会太在意红包的大小。”市民白晓倩说。
不少市民表示,现在大家都很注重养生和健康,拼酒、劝酒的现象比以往明显减少。同时,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更是成为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的规矩。
公共场所:文明不打“折扣”
春节期间,博物馆、书法艺术馆、图书馆、书店、广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是市民比较爱光顾的地方,体现着市民对年节时的精神追求。
9日(正月初五),市博物馆,“带里乾坤——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带饰展”正在开展,市民肖剑飞带着孩子前来观展。“我是学历史的,喜欢这样的展览,应该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肖剑飞说,“展览本身体现着文明与文化,观展也要守好自己的文明底线。”
孩子在书店安静阅读
11日(正月初七),我市一家书店内读者众多。他们有的席地而坐捧书阅读,有的正在书架中挑选着,有的在轻声细语地交流阅读心得……尽管人数众多,却丝毫不见嘈杂,美好的读书时光似乎因宁静、文明而凝固。
春节期间,市人民广场的新春灯展令市民流连忘返,华灯初上,市民徜徉于光彩之间享受着休闲、惬意。记者注意到,市民观展的同时,文明始终相伴,无人破坏彩灯,也很少有人随意扔垃圾。
农区:文明新风浸润乡村
在外上学的小周今年回来发现,农区扎堆喝酒、聚众赌博的人明显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我每年回家过年,过完年没几天就想走,主要是不适应村里的不良风气,今年情况有所不同,真是没想到。”小周说。
家住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地村的宋艳梅也对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她说,这几年,农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还成立了文艺队,大家伙平时参加文化活动很踊跃,过年时就更积极了,跳广场舞、扭秧歌、唱二人台……现在过年一点都不无聊了。
王元地村民秧歌庆新春
记者了解到,2019年我们的节日·春节——“到人民中间去”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连演多场,令农区观众大饱眼福,开心过大年,推动了农区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春节呈现出的新气象、新风貌,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彰显了时代文明。清风扑面、正气上扬,值得为这些新气象、新风貌点赞!(来源:乌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