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旅游带动 打造“文化旅游强旗”

盟市动态  张茹   4472

20120507112214.jpg

鄂托克前旗马兰花(网络图片)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以打造“文化旅游强旗”为目标,按照“文化引领、旅游带动,项目支撑、节庆造势,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抓项目、夯基础,抓服务、优环境,抓营销、强品牌,全旗文化旅游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文化旅游发展实现新跨越。2018年全旗共接待游客109.58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20.3%。

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

建成文化产业园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城川红色文化旅游区、大沙头生态文化旅游区、上海庙马兰花大草原旅游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大汗行宫生态旅游区),国家四星级酒店1家(兴宇唐苏格温泉度假酒店)、国家三星级酒店1家(鄂前旗宾馆),国家水利风景区1处(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旅游区),中国传统村落1处(城川镇大沟湾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处(昂素镇阿日赖嘎查),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2个(上海庙镇、城川镇),自治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个(上海庙镇、城川镇、城川镇大沟湾村),自治区星级农牧家乐接待户9家(佳日湾婚礼文化城、塞上行生态园、南迪娜牧家乐、草原情歌牧家乐、金氏绿源、温都尔塔拉丰情园、尚氏天骄生态园、鑫汗牧家乐、新蒙古牧家乐),市级农牧家乐典型示范户30家,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处(大沟湾村、巴音希泊日嘎查、三道泉子村、呼和陶勒盖嘎查、塔班陶勒盖嘎查、高潮畔村),红色培训教育基地7处,其他景区景点10余处,建成其他各类小型酒店30余家,旅行社3家,农牧家乐户186户,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商户近50家。

文化旅游业发展优势

鄂托克前旗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主要表现为“厚、多、丰、高”的特点。一是文化底蕴深厚。萨拉乌素河套文化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宥州城遗址可追溯到元和15年以后;二道川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玛拉迪境内有其巴嘎图砖窑梁遗址。鄂托克前旗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内蒙古创建的老解放区之一,该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并构建起了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二是资源种类繁多。鄂尔多斯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鄂托克祭灶(祭火)、六十棵榆树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明长城、城川城址等地表文物遗迹多;大沟湾、希泊尔日草原、大沙头等文化旅游资源多。三是文化旅游产品丰富。红色游、乡村游、工业游、特色游等旅游产品,让游客亲身体验到草原风光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浓郁、文化底蕴的深厚;圣火文化节、冬季那达慕、马兰花节,百日消夏、百团千场送演出和百村千场送电影等活动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群众参与积极性高。自发组建的各类民间文化团体达30多个近600多人,发展的农牧家乐户将近200多户,从业人员近700多人。

鄂托克前旗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还使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分享